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鲜学福:将有限的时间用于无尽的科研事业

来源:中国矿山工程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6-1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在女儿鲜晓东眼中,鲜学福在家中很少主动开启一个话题。唯有一次,通过力学方法解决了煤与瓦斯突出潜在危险区(带)定量预测的难题后,他兴奋到踱步,主动和女儿分享起自己的

  在女儿鲜晓东眼中,鲜学福在家中很少主动开启一个话题。唯有一次,通过力学方法解决了煤与瓦斯突出潜在危险区(带)定量预测的难题后,他兴奋到踱步,主动和女儿分享起自己的工作……

  人物名片

  虽已年逾九旬,鲜学福依然和年轻人一样上班、加班,多次参加技术讨论会。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期间,当时80多岁的鲜学福大小事宜都认真过问把关,在建设目标与方向的筹划、文字资料撰写、试验研究仪器设备研发等方面精益求精,直至评估结束。

  针对我国页岩气地质赋存条件,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鲜学福创新性地提出超临界二氧化碳强化页岩气开发及地质封存一体化的学术思路,目前已成功实施了国际上首次超临界二氧化碳压裂现场试验,为页岩气高效开发和二氧化碳大规模减排提供了支撑。

  “纯粹地做一件事,就是最大的快乐”

2004年,鲜学福院士在办公。

  严谨治学 心无旁骛(记者手记)

  “国家的支持,深感无以为报,唯有用功读书”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像鲜学福这般心无旁骛地做一件事,即便外界纷繁复杂,内心也能始终有定力,必定会成就一番利国利民的事业。

  科学起源于好奇心。持之以恒的求知欲,支撑鲜学福走过数十年的科研之路。他的快乐不在于名和利,而在于反复求证后豁然开朗的瞬间,在于攻克一个个实际问题后的满足感。

  1956年,鲜学福以优等毕业生的身份,从北京矿业学院研究生班毕业,后被分配到重庆大学采矿工程系工作,开启了他一生的科研事业。

申勇摄

  人们称赞鲜学福学富五车,他总是摆摆手,嫌自己学得不够多,因而非常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在他看来,用科学的眼光去看待世界,世界就能被解构出无限多的知识,就会越学越有求知欲。

  但对鲜学福而言,国家的支持是让他坚定前行的最大动力。鲜学福回忆:“那时候,为了鼓励我们做科研,国家每个月给每个学生5元钱补贴。国家的支持,深感无以为报,唯有用功读书!”

  鲜学福: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采矿工程系教授,曾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他是我国著名矿山安全技术专家、煤层气基础研究的开拓者,攻克了近距离开采保护层抽放瓦斯的世界性难题,使我国最早实践了近距离煤层保护层开发及瓦斯抽放技术。他在国际上首次完整地建立煤层瓦斯渗流理论,为煤层开采时瓦斯运移、富集、涌出的预测及抽放技术的改进奠定了理论基础。他创新提出超临界二氧化碳强化页岩气高效开采的路径,指导实施世界首次超临界二氧化碳压裂现场试验,使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处于国际前沿地位。

  直到如今,鲜学福还保持着摘抄的习惯,每日都会阅读《中国科学报》和最前沿的科研文章,并将其中优秀的学术观点摘抄在他的笔记本上。这样的笔记本,鲜学福有近60本,垒了半米高,静静地摆放在办公室的窗边……

  93岁的重庆大学采矿工程系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鲜学福,是我国煤层瓦斯(煤层气)基础研究的开拓者、矿山安全技术领域专家。

  “科研的乐趣在于解决实际问题。”在科研的道路上,鲜学福始终关注国家的需要;近年来,鲜学福带领团队将科研重心转向页岩气开发领域。

  见到鲜学福前,记者给他发过三页纸的采访提纲。等到见面收到这份提纲时,纸张的正面工工整整地写满了回答;而背面,则是密密麻麻、反复推导演算的数学公式。“习惯了,顺手拿来手边的纸,就想写写数学公式。”鲜学福说,直到今天,他最大的爱好依然是翻看数学书籍,求解数学公式……

  深爱数学,但为什么选择献身煤矿事业?原来,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工业化需要能源支撑,急需采煤工程方面的专业人才。“那时候只有一个信念,国家需要什么,我就做什么。”1950年,鲜学福决定放弃心爱的数学专业,重新报考大学。最后,他被北京矿业学院(今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系录取。

  “父亲的心思都扑在教育与科研事业上。”鲜晓东回忆道:他总是早早离开家门,7点15分就到学校工作,休息日也喜欢待在书房里,从清晨坐到夜幕降临,几十年来,日日如此……

  多年前的一个春节,在鲜学福的倡议下,全家五口围坐客厅,每人捧一本书阅读,那是女儿鲜晓东难得的与父亲相处的闲暇时光……

文章来源:《中国矿山工程》 网址: http://www.zgksgc.cn/zonghexinwen/2022/0611/396.html



上一篇:这场会议致力于高寒干旱区矿山地质环境修复
下一篇:“到矿山工作,是我从小的梦想”,祖孙四代都

中国矿山工程投稿 | 中国矿山工程编辑部| 中国矿山工程版面费 | 中国矿山工程论文发表 | 中国矿山工程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中国矿山工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